橋南老街~位在鹽水舊港口邊的橋南老街可是鎮上最古老的街道,傳說中台南縣最早開發的商業街區,當年可是有著「南瀛第一街」的稱號呢!
台灣早期發展城市“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”;而第四呢?!是“月津”或稱"月港";
因為當年急水溪支流在此形成一只月形曲流之故。而“月津和月港”就是現在的“鹽水港”;
清朝時期的鹽水鎮位在通往南部鄉鎮的交通要道,曾經是一段商家林立繁榮熱鬧的時代,
也就造就了今日的老街風情,這裡保持著清朝時期住商混合式的傳統街屋,
主屋和街道間延伸單層的屋簷,是古時候「亭仔腳」的建築樣式。
主人還可以透過樓窗觀望樓下及屋外動靜,是街屋建築的最大特色,
第二、三落則是住宅空間,有天井或過水廊連接店面與住宅,功能類似三合院。
不過我們只看到面對街道的外觀及前廳而已~
磚板砌牆是古老的工法,好看的書法字訴說老屋的歷史,清朝至今是多遙遠的年代啊!
磚牆木柱的老房子看似岌岌可危卻又努力的屹立不搖~
泉利打鐵舖~鹽水鎮歷史最悠久的打鐵舖。不知傳承多少代;古老的器具、傳統的技術,
手工記憶著近半百年的打鐵歲月。
橋南老街的居民在六、七年前發起老街再造運動,
結合文史工作者、鹽水鎮公所及縣政府各界力量,希望保存老街與老宅,
他們移除電線桿挖掉柏油路,取而代之的是仿古街燈與紅地磚,
橋南老街讓鹽水不再只是只有“蜂炮”而以~
磚牆木柱的老房子看似岌岌可危卻又努力的屹立不搖~
泉利打鐵舖~鹽水鎮歷史最悠久的打鐵舖。不知傳承多少代;古老的器具、傳統的技術,
手工記憶著近半百年的打鐵歲月。
橋南老街的居民在六、七年前發起老街再造運動,
結合文史工作者、鹽水鎮公所及縣政府各界力量,希望保存老街與老宅,
他們移除電線桿挖掉柏油路,取而代之的是仿古街燈與紅地磚,
橋南老街讓鹽水不再只是只有“蜂炮”而以~
八角樓~
鹽水鎮著名的地標;位於鹽水鎮中正路與中山路交叉口,原佔地300多坪的3進大厝,
日據時期拆除兩進,現在保存的是第3進。
八角樓完全沒有使用釘子;以接準方式搭建的樓房,是傳統建築技藝的見證。
88風災後八角樓也慘遭水淹,目前整修維護大部分不開放參觀~
武廟~
地址:台南市鹽水區武廟路87號~每年元宵慶典舉行鹽水蜂炮的主場地。
據鹽水武廟碑文記載,建於清康熙年間;清乾隆年間整修,民國87年列入台灣三級古蹟,一棟三川門閩式建築。
武廟最有名的傳說,就是清光緒年間,鹽水瘟疫猖獗居民死傷慘重,在大家束手無策之際,
關帝爺顯靈;神諭正月十五元宵夜之日以無數炮竹驅逐瘟疫而鎮民因而得救。
演變至今成為聞名國內外的元宵蜂炮活動,鹽水蜂炮現在不只是鹽水宗教信仰及民俗文化中心,
更成為世界三大嘉年華之一。
護庇宮~地址:台南市鹽水區水正里中正路140號
“月港護庇宮”是鎮上最早的廟宇;當地人習慣稱她“鹽水媽祖宮”。
建廟年代可追溯到明天啟元;西元1621年“福德祠”時期。為二進三間格局建築,
廟中的剪黏陶土藝術刻畫細膩;系出華南。
廟門神及壁畫更是民俗彩繪大師潘麗水德作品,值得欣賞~
建廟年代可追溯到明天啟元;西元1621年“福德祠”時期。為二進三間格局建築,
廟中的剪黏陶土藝術刻畫細膩;系出華南。
廟門神及壁畫更是民俗彩繪大師潘麗水德作品,值得欣賞~
天主堂~
中式涼亭形式是聖母亭,門外紅柱還有對聯,聖母像後面的牆上有“痛苦”兩字,右邊牆面是“歡喜”左邊是“榮福”,
繪畫表現聖經的故事,裡面的人物卻都是中式造型。有趣的是聖母像的供桌上還備筊供信眾問事情喔~
祭天殿是主祭壇了,牆上一幅巨幅“最後的晚餐”更是經典!桌上擺設著紅蠟燭及包子~沒錯是"包子"!
酒杯是中國古代的方型酒斗;看來代表聖血的葡萄酒也換成白乾了吧!?
耶穌著紅袍坐在中間,一邊預言即將被出賣,一邊還拿著一個包子呢!
最後晚餐的上面是聖父、聖子、聖靈的三位一體~那不是三清道祖的模樣嗎~
畫著最後晚餐的這面牆;對面是一幅耶和華幻影成南極仙翁的模樣~只可惜大門玻璃反光無法拍到!
我們抵達時是又是休館時段,而天主堂並不開放參觀,只能隔著玻璃觀賞這一座超級創意與文化融合的教堂!
我們抵達時是又是休館時段,而天主堂並不開放參觀,只能隔著玻璃觀賞這一座超級創意與文化融合的教堂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